Search

布姊跟你聊聊情緒性進食

  • Share this:

壓力、孤獨……你的餓原來不是真的餓❗❗

心理學上有個詞叫「情緒性進食 」,意思就是,你吃東西時,並不是因為餓才吃,僅僅只是為了發洩情緒😅😅

不論是高興還是難過,就會忍不住想吃東西。這樣一來,食物被當作了某種情緒的出口,而不是為了滿足身體本身「進食」的需要😖

所以當你發現你常常是在不餓的情況下還一直想找東西吃,那就很有可能是情緒性進食的先兆😑😑

在情緒低落的時候,特別喜歡吃含糖量和熱量很高的食品~比如零食餅乾、炸物等等。。。
這是因為吃這些東西時大腦裡的多巴胺神經立刻被啟用,讓人感到興奮和快樂🤤🤤
高熱量食品和甜食是很治癒的東西,偶爾吃這些來個小確幸很ok呀👌👌
但若你是「「情緒性進食」,激發了體內的多巴胺神經元,大腦就會把這種因為進食而得到快樂的記憶儲存起來🧠

下次只要遇到相同狀況時,大腦裡的記憶立刻被啟用,就會開始找東西吃

如何得知自己正在情緒性進食?以下列舉幾項你或許體驗過的方式:
1️⃣飢餓感來得突然,不會慢慢累積;感覺就像急需抓癢的癢感。
2️⃣你會渴望吃特定食物,像是珍珠奶茶、蛋糕。
3️⃣你真的很想吃東西,即使你現在感到充分的飽足感。
4️⃣吃完通常會讓你感到後悔、羞恥或有罪惡感。

怎麼應付🤔🤔
✅如果真的想吃就吃吧,不要壓抑
有的人會買標榜低卡的餅乾來吃,但那是為了想要符合減重進食的原則,卻並不是吃進他真正想吃的東西😑
癮頭沒有真正的被解決,後來不只吃下低卡的餅乾,還吃下更多的零食
那不如就在想吃什麼就去吃吧
要知道減重不成功的第一名不是吃下過多的熱量,而是情緒壓力造成的荷爾蒙分泌失調❗
所以布姊常說,先照顧好心情,再來調整飲食就好❤

✅不要替食物貼上標籤
有很多人在順剩減重後會開始每天想著什麼能吃、什麼不能吃🤐
結果那些貼上不能吃標籤的食物,都偏偏是自已愛吃的食物😨😨
忍耐太久的結果,卻自已對「進食」產生了反感,後作力大一點就是開始暴食😬

其實沒有哪一種食物絕對能幫助你瘦,也沒有哪一種食物吃了肯定會發胖🙅‍♀️
而減重要能順利達到目標並維持不再復胖
最重要的還是在於你每天都能吃自已所愛的食物,這樣你就不會感覺到你為了減重而在忍耐啊✌✌

✅從根本改善,不要太累或太餓
情緒性進食大多都是在這2種狀況發生的,所以要有規律的進食⏰
和減重密切相關的兩種睡眠荷爾蒙分別是瘦素、飢餓素😴😴
顧名思義,瘦素可以控制我們的食慾,而飢餓荷爾蒙由腸胃道分泌,可以增進食慾🤗

缺乏睡眠會降低瘦素的水平,增加飢餓荷爾蒙的分泌,從而很可能導致無節制的進食。
所以如果每天都覺得很疲憊,不如試試提早1個小時入睡,也許當身體的疲憊感漸漸消除,情緒性進食的情況也就不再發生囉✌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要有好的體態~70%靠飲食 讓計算熱量變得更簡單上手 是布姊一直在努力的事情
View all posts